多地政策也密集出台 “补能”驶入快车道

  原标题:深圳发文,剑指“超充之城”!多地政策也密集出台,“补能”驶入快车道,相关A股公司迎利好!

  9月15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鼓励汽车消费、支持住房消费。在《措施》中提到深圳要加快建设“超充之城”: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超级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

  深圳的“超充之城”建设,只是全国加码补能领域的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布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已经超过20条。为何补能成为了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焦点?将对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哪些影响?

  深圳发力汽车消费,剑指“超充之城”

  深圳建设“超充之城”,已经成为其鼓励汽车消费的重要措施之一。

  《措施》提到要加快建设“超充之城”,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与加油站、电力、交通等规划一体衔接、科学统筹、全面升级。便利“北上”香港单牌及深港两地车牌电动车在深充电、换电服务,推动在港人消费集中区域充电设施配备充电转换器。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充电网络,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超级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记者表示:“无论是近期深圳等多地密集出台配合中央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性配套文件和政策措施,还是下半年国内各地充电与储能系统,虚拟电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超速发展,都可以视为相关产业链政策在平衡区域经济层面的加速推进!展望未来,若按照这个趋势推进,国内储能体系与充电网络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必将加速转型,全面各地关于新能源‘超充之城’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深圳剑指“超充之城”的背后,是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广阔需求。在7月初记者参加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肖祖平表示,深圳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86万辆,全市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全国领先,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60%。

  根据此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到130万辆。与之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重中之重。按计划,到2025年,深圳市将建成超充站300座,超充站和加油站数量比达到1∶1,初步建成“超充之城”。

  除了对充电桩、超充站的建设之外,为鼓励汽车消费,深圳还将在换电等方面发力。《措施》提到,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率先在重卡等领域试点投放新能源换电车辆,对于符合试点条件的换电重卡车辆给予补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新能源汽车通用型换电示范站,在用地、审批、运营等方面予以支持。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造升级,《措施》提到,要推广《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新改扩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设置集中充电设施,优先设置充电柜、换电柜,支持充换电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对照地方标准加快存量设施改造升级。

  整体来看,“超充之城”的建设只是深圳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体现之一,为何深圳能持续走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前列?

  知名评论家、长江云智库专家解筱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深圳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在实际行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和人力,确保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第二,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这使得深圳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领先;第三,深圳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也为其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圳地处珠三角,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这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多地出手补能领域,超20条政策密集发布

  深圳剑指“超充之城”,也只是全国各地加码补能领域的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布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超20条。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 — 2024 年)》,提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优化配套环境。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

  从地方来看,广东、吉林、山东、湖南、甘肃、河南、浙江、济南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如今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站)和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

  9月份,山东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了《山东省推动下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8万台和90万台以上。到2025年,城区公共快充桩比例达到70% 以上,打造形成“十分钟快充圈”。到2025年,实现公共充电站“乡乡全覆盖”。

  同样在今年9月,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自治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区充电基础设施规模达到公共充电站500座、换电站7座、公共充电桩3000台,初步建成覆盖面广、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为何各地争相出手发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减少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政府支持充电设施建设以促进其发展和普及。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可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充电服务水平也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推动市场增长。”

  上市公司业绩回暖,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多地出手加码补能领域的背景之下,A股充电桩概念上市公司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据Wind统计,截至9月16日,A股充电桩概念上市公司共38家,总市值近5000亿元,其中有28家均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665.2万座,同比增长69.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14.9万座,同比增长40.6%(直流充电桩90.8万座,交流充电桩124.0万座),私人充电桩保有量450.3万座,同比增长88.4%。

  细分来看,充电桩产业链包括设备制造环节和运营环节。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充电桩设备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主要为充电桩整桩生产商,下游主要为充电服务运营商及终端客户。

  从制造环节来看,上游充电桩设备里面的充电模块是核心设备,呈现出壁垒高、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等特点。财信证券预计,2027年充电模块全球市场空间达656亿元,对应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6%。从整桩市场来看,财信证券预计,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2027年充电桩整桩全球市场空间达1929亿元,对应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5%。

  从运营环节来看,具体的运营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特来电、云快充、小桔充电、星星充电、依威能源为代表的专业化运营企业,第二类是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第三类是以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上汽为代表的整车企业。

  此前,下游充电服务运营商因为“跑马圈地”以及前期投资建设成本高,曾常年陷入亏损,但这一情况正逐步得到改善。特锐德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充电网业务实现营收23.67亿元,同比增长49.69%,毛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34.79%。其中,特锐德从事充换电业务的子公司特来电净亏损0.71亿元,同比减亏0.4亿元。

  财信证券研报表示:“未来随着充电桩成本下降,单桩利用率、单桩功率、度电收入的提高,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新业态模式的进一步开拓,以及电力市场交易逐步发展,头部运营企业有望跨越盈亏平衡点,实现盈利改善。”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充电桩市场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充电桩领域的上市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并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大。此外,政府强调规范充电市场秩序和提高充电服务水平,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上市公司需要保持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才能在充电桩领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纠错】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151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头条资讯
热点推荐